99905银河(CNH)最新下载-Macau Store

99905银河

12年专注针刺棉研发生产 广泛用途于医用绷带、烟嘴吸油滤芯、鲜花保湿等吸油过滤领域。

针刺棉|热风棉|产品中心

行业资讯
行业观察|个人防护用品现状和展望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是由从事安全生产、职业安全与防护用品的科研、生产、流通活动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相关社团以及直接用户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是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的组成部分,现有会员超过1200家。协会有着全球规模第二的专业性个人防护用品展会——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今年7月将在上海举办第100届。

  上海劳动保护用品行业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由上海从事劳动保护用品的各种经济成份的生产、流通企业自愿组成的行业组织,现有会员企业超过450家,会员数量、行业影响力在全国地方级劳保用品协会中名列前茅。

  个人防护用品在国内称为劳动保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员工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而配备的个人随身穿戴用品,主要包括头部防护(安全帽)、眼面部防护(防护眼具)、听力防护(耳塞)、呼吸防护(防护口罩 )、手部防护(手套)、足部防护(安全鞋)、躯体防护(防护服)、坠落防护(安全带)、皮肤防护(洗手液)等。

  当前,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大家的视线都聚焦在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防疫物资,使得个人防护用品这一原本并不是焦点的话题变得火热。无数生产商、经销商、认证机构涌入这一行业,都希望通过口罩、防护服等实现暴富。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讲,更多担忧的是疫情过去后产业过剩的“一地鸡毛”。

  根据协会掌握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一、现状

  据统计,2019年全世界个人防护用品市场规模为550亿美元,其中70%由北美和欧洲占据,但中国和东南亚占据了全球50%的产量。在中国市场上,以3M、霍尼韦尔、梅思安、代尔塔、安思尔、雷克兰、优唯斯等国际品牌占领高端市场;以赛立特、盾王、朝美、港凯、星宇、南核等品牌为中坚力量的 中国制造 逐渐赶超。一批以OEM贴牌的中国企业(如上海大胜)在产品研发、质量掌控、价格定位等方面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以山东高密、江苏南通、浙江温州、广东东莞为 产业集群的区域,生产的防护口罩、防护手套、安全鞋、防护眼镜、安全帽等产品,无论在款式、功能、质量、价格上都具有优势。

  2019年9月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决定》,自1984年4月7日开始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取消取证,这也就意味着生产企业生产15大类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将不需要申请QS标志。执行了35年的许可证制度的取消,明确了今后国家层面的监管将从“事前”转向“事中事后”,行业自律将成为主流,充分发挥行业监管、社会监督作用,推动构建以标准引领、企业履责、政府监管为基础的管理体系。通过行业自律,建立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机制,保障市场上流通的产品质量。

  国内外市场进一步融合,资本开始进入中国个人防护用品市场。2017年5月英国本泽集团以总价1.6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上海和赛富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合安防护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英国本泽集团成立于1854年,是一家在伦敦的上市公司,是富时指数100的成员。目前该公司全球销售额100亿美元,其中个人防护用品全球销售额15亿美元。2019年6月18日,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由腾讯领投的1.6亿美元D轮融资,再次刷新了迄今中国MRO领域最大一笔单轮融资。个人防护用品的客户需求,并非仅仅是价格上的竞争,往往更多的增长在于服务。以工业用品一站式采购及服务为目的,以集中化、数字化推动销售,是否能为行业发展开辟新路,也是同业的焦点。资本能进入中国个人防护用品市场,尤其是进入流通企业,说明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

  以防护口罩为例:疫情前,中国防护口罩的产能占了全世界的50%以上。疫情发生后,从国外进口了5600万只口罩,基本买空了全球的口罩。随后国内各行业纷纷入局,3000多家企业转型生产口罩,国内迅速加大产能,日产能早已破亿。目前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口罩。

  举例:某国外企业采购了国内某企业生产的听力防护耳塞,采购价为10元人民币一副,利润已经相当可观,但最终结果是,在国外这副耳塞的售价高达160元人民币。

  举例:一副机械手套可能在欧美高端市场卖50美元,而在国内生产价格可能只有5美元,这其中有着近10倍的价差。因为国内的OEM企业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并不是一手环节,相当一部分是由当地的贸易商、甚至批发商数次转手,到最终客户的价格已经翻了几倍。但这也意味着中国个人防护用品有着巨大的价格优势。

  二、风险

  欧美等市场对中国产的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是有严格要求的,所销售的产品必须符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合规”。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欧盟需要有强制性的CE认证,进入美国需要产品符合ANSI、FDA、NIOSH等标准,一些有意愿的企业对产品认证不熟悉、不了解,不敢跨出这一步。主要还是原来以OEM外贸贴牌为主的企业先行一步,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所 出口的产品已经获得欧盟、美国、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对于产品进入这些市场更为熟悉、更有优势。所以,中国的个人防护用品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贸易企业,如要进入国外市场,还是需要做好产品认证,规避风险。

  也以目前最为紧俏的口罩为例:在过去,欧盟CE认证要花上半年时间,费用并不便宜。而美国的FDA认证就更难了,前前后后要一年时间。

  欧盟为了应对疫情,出台了疫情期间针对医疗器械和个人防护用品(PPE)的符合性评价和市场监督程序的建议。这个建议不是说不要CE认证,而是针对疫情期间防护口罩,建议了特殊准入及市场监管要求。但这不意味着放弃监管,口罩进入欧盟依然要合规。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发布了《优化N95口罩供应策略:危机/替代策略》,该替代策略指出,虽与美国现行的医疗标准体系要求不相符,但在预期或已知的N95呼吸器短缺期间,可以用符合中国标准GB2626的KN100、KP100、KN95、KP95类型以及符合欧洲EN149标准的FFP3、FFP2替代N95的呼吸器。

  随着欧洲疫情大规模的爆发,国内疫情防控的逐渐平稳,一大批国内的口罩生产企业都想将产品出口到欧洲。欧盟对防护类口罩的等级分为FFP1、FFP2和FFP3。防护类口罩适用的法规是(EU)2016/425个人防护装备法规,属于III类产品。测试标准为EN149:2001+A1:2009。根据(EU)2016/425 PPE法规的规定,防护类口罩必须获得Module B(型式检验认证)+Module C2(内部质量控制+产品随机性监督抽查)or Module D(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证书后,方可在欧盟合法销售。

  简单来说,就是必须Module B + Module C2或Module B + Module D二选一。

  只有获得欧盟委员会(EU)2016/425 PPE法规口罩产品Module B、Module C2和/或Module D授权的认证公告机构才有权从事防护口罩的CE认证活动。

  任何无PPE法规授权的认证公告机构、不具备Module B、C2和/或D资质的认证公告机构、不是认证公告机构的中介机构,都没有权力进行防护口罩的CE认证活动。

  目前,国内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量无资质的认证机构和中介机构,利用企业对于欧盟法规的不了解,误导企业进行错误的选择,签发了大量无效的CE证书,使得企业在出口欧盟过程中,面临了巨大的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

  三、展望

  在中国,个人防护用品是一个正处在创新发展的行业,它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壮大,也随着国际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挖掘潜力。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大前题下,中国个人防护用品同样面临着调整和发展,同样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1、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个人对安全意识提升带来的对防护用品的刚性消费,产品功能性变革带来的价格上涨,中国个体防护用品行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将逐渐打破国际大品牌在中国市场占具的高端市场份额。

  2、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将出现一批具备资本实力、有市场营销能力、生产或经营品种齐全、能与外资品牌抗衡的集团企业,将出现更多的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产业集群。现有的产业集群将形成由龙头企业带领下,按产品分类、原辅料分工出现新的产业集群模式。

  3、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将在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中占具主导方向。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新的标准化法明确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这将进一步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高于国家强制标准的防护用的团体标准制订,更好提升产品质量。

  4、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将进一步拓展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企业的营销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少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企业都已经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营销,或者通过跨境电商 作为一种新型的出口贸易方式,它将有利于中国中小型个人防护用品企业的产品出口。

  5、坚持绿色、低碳、环保。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企业不仅要做好对人的防护工作,而且要做好生产环境 节能减排工作。随着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的极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以机器换人,用大量的设备在替代劳动力。对行业而言,设备的上马就意味着工人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数量的下降。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一部分无法用设备替代的工种,随着劳动力的升值,企业将在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上朝着高端化、时尚化趋势发展,人均配备标准也会随之提升。所以说,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并存。

  6、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发挥中国工匠精神。中国大多数的个人防护用品企业模仿多、创新少,生产多、高端少。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坚持产品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研制更多的用中国智造的个人防护用品产品,为安全生产服务。

  个人防护用品是个小行业,但事关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希望中国的个体防护用品企业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修炼,为中国民族品牌走出国门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中国智造”的目标。

返回
列表
上一条一个纺织重镇的发展韧性
下一条 纺织行业转机来了,内销市场或将扭转行情